走进盐城市盐都区郭猛镇,红色文化广场上,郭猛烈士的塑像矗立在阳光下,坚毅的眼神注视着远方,这是他为之流血牺牲的无比眷恋的热土。郭猛,是烈士的名字,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在这里,有郭猛路、郭猛镇、郭猛烈士陵园……人们以这样的方式告慰英烈,铭记峥嵘岁月,也警示后人,历史不能被遗忘。
郭猛烈士原名郭光昭,1913年出生,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1929年入党,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在江西省永新县石灰桥战斗中右臂负伤致残。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郭猛留在湘赣边区,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抗战爆发后,郭猛所部改编为新四军。1941年春,他奉命调来盐阜地区,帮助地方进行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武装建设。1941年12月29日,时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政委的郭猛,在唐刘河战斗中不幸中弹负伤,光荣牺牲,时年29岁。
为铭记英烈,1946年4月,中共盐城县委将烈士牺牲之地改名为郭猛乡(今盐都区郭猛镇)。1962年4月,郭猛镇修建郭猛烈士陵园,并于1986年7月、2019年3月两次扩建。2021年,新建英烈墙。目前,占地1000平方米的陵园分为精神堡垒、陵园广场、陵园、游道等四个部分。郭猛烈士陵园共安葬着郭猛、夏明朗、孙凤林、孙文志、魏法正、邵俊义、仇相龙7名烈士,他们牺牲时都正值热血青春的年纪,其中仇相龙牺牲时才19岁。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以郭猛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和自由,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了郭猛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了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每到清明节等重要节日,郭猛镇都会组织党员干部、学校师生祭扫革命烈士墓,提醒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投身到干事创业谋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近年来,郭猛镇始终把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依托现有的红色底蕴,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在整理郭猛、夏明朗烈士生平事迹的同时,郭猛镇先后建设郭猛红色文化公园、郭猛烈士事迹陈列室等红色教育阵地,成功创建郭猛烈士陵园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集整理郭猛等100多名英烈事迹,汇编《郭猛志》等红色书籍,拍摄制作《你的身影从未走远——郭猛》微电影、演绎《郭猛烈士》红色戏剧,用可观、可感的实物和事迹展示,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如今的郭猛镇锚定工业重镇、农业强镇、商贸旺镇、旅游名镇“四镇建设”总目标,坚持招大育强、富民强村,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郭猛镇已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卫生乡镇、全国文明镇,一个欣欣向荣的明星镇正在红色热土上冉冉升起。
来源: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