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要闻
全市民政工作座谈会召开
1月11日,市民政局召开全市民政工作座谈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传达学习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省民政工作座谈会部署要求,研究部署2025年全市民政工作思路和改革举措。局党委书记、局长连倩出席会议并讲话。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盐城民政事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拼搏奋进、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全市民政系统坚决树牢核心意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上被表彰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这是我市民政部门建市以来首次获此殊荣,也是全市民政系统获得的最高荣誉。
2025年,全市民政系统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丰富内涵,学深悟透精神实质,进一步砥砺提振履职尽责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政治自觉,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和工作重点,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质效。要巩固全国先进成果,激发新时代、新征程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一流工作标准,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创树更多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民政工作品牌;着力构建制度体系,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培育布局民生经济,将民政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实基层服务力量,与基层乡镇力量融合,一体化推进民政服务站建设发展。要全力以赴冲刺收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交出年度工作满意答卷。紧盯重大政治任务,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进专项整治行动;做优民生服务保障,打造“盐年益寿”幸福养老高地,放大“盐途有助”品牌服务效应,提升“爱心守护”未保工作质效,丰富“盐之有爱”品牌服务内涵,拓展“同心共治”社会参与力度;谋深谋细发展规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早谋划“十五五”规划编制,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扎实开展走访慰问工作,展现民政工作亮点,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筑牢安全稳定防线,拧紧责任链条,常态化排查整治安全风险隐患;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会上,各县(市、区)民政局(社事局)主要负责同志、市局部分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作了发言。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就分管领域2025年工作思路作了交流。
市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民政局(社事局)主要负责同志、办公室主任等参加会议。
经验交流
建湖:“三位一体”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建湖县民政局围绕老年群体多样化需求,优化服务体系,扩大服务供给,培树特色品牌,全面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锚定养老需求打造养老服务“硬支撑”。截至2024年底,建湖县建成70多个老年助餐点,年助餐20万人次,惠及10万多名老人。推进集中“配送点”“就餐点”进居委、老年活动室、“幸福小院”,解决“最后一米”问题;拓展“一站式”温情服务,打造“医、养、食、娱”综合为老服务场景;推进“数字化”运营管理,开发“建湖通”智慧助餐小程序,实现“全城通吃、优惠通享、一脸通行、一键点单”。发挥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功能,绘就商圈网络“一张图”。建湖县整合1045个服务商家结成“益老商家联盟”,构筑“15分钟商圈网络图”。全年完成3.35万名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近40万单政府居家服务工单。实现服务监管“无盲区”,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体系,规范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引进专业机构,首批招引5个养老企业。建湖县对全县31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食堂实现连锁化、品牌化、专业化运营。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推动睦邻储蓄所、积分兑换与“以老助老”志愿服务深度融合。
汇聚养老力量多维守护“小美满”。通过培训、活力、品牌三方面提升养老幸福获得感。建湖县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养老机构院长、养老机构全员急救等21个班800多人次培训。设立“老友趣”学堂,联动公安、司法、教育、卫生等部门每周开展养老防诈、智能手机应用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推进老年友好社区建设,建成4家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立“见湖有福”和“建湖智慧养老”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及出租车广告屏、公交站台广告牌等立体养老信息传播推广和服务平台。
挖掘养老潜力全方位开拓“新蓝海”。数字领航,架构智慧养老新体系。建湖县建立健全老年人、养老从业人员信息数据库,实现统一平台多维度可视化展示。设立100张家庭照护床位,完成932户家庭适老化改造,为2150名困难独居老人安装一键呼叫装置,提供24小时安全和健康监测。在全县18家养老机构安装一键报警系统,接入110指挥中心,并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保障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激活银发经济强引擎,出台《建湖县养老服务考评办法》,从制度上为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提供依据。建湖县通过制定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政策措施撬动民间资本4000多万元,同时发挥城投、开投等国企共同参与养老产品研发、养老设施建设、康复辅具租赁等产业。文旅融合,积极打造九龙口康养旅游风景区旅居康养基地。建湖县与北京、浙江、甘肃、广西等8个省市区17个城市达成旅居康养联动合作协议,推出“一张康养卡、玩遍全建湖”服务,实现所有来湖康养老年人尊享全域公交免费、景点免费、住宿半价、医疗养老绿色通道等。
一线传真
阜宁:养老中心老年大学,点亮长者晚年新光
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力推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阜宁县充分挖掘优质资源,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养老中心+老年大学”,将老年教育触角延伸到养老服务体系,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点亮长者们晚年生活的希望之光。
暮年求知“引航灯”,照亮桑榆新学途。踏入阜宁县城市广场的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的课堂上,长者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无限向往,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书法班里笔墨飞舞,沉浸在汉字的优美与深邃之中;音乐班中,悠扬的旋律回荡,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与和谐;养生班倡导着平和与修养,引导长者们追求身心的健康与平衡;时政班则激荡着对时事的深刻洞察,保持着对社会动态的敏锐与关注。这些课程犹如明灯,照亮长者们的精神世界,引领他们开启一段新的旅程,追求知识与自我成长,让晚年生活焕发出新的光彩。
多彩生活“调色盘”,绘出人生新画卷。“每周来这儿上课,不仅能交到朋友,还学到新的歌、养生知识,生活变得很丰富。”王奶奶笑着说道。老年大学不仅是学习的殿堂,更是长者们享受多彩生活的乐园。在这里,长者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每一项课程都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这里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在彼此的陪伴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幸福,共同绘就了一幅幅晚年生活的幸福画卷。
余热生辉“志愿情”,传递爱心新能量。长者们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彰显了长者的风范和责任。他们化身为无私的服务者,为那些行动不便的同伴们递上热腾腾的饭菜,给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他们还担任起宣讲员的角色,与同桌的老人分享自己丰富的人生故事和养生智慧;他们更作为监督员,积极倡导文明行为,主动沟通协调,致力于营造一个和谐而有序的用餐氛围。在这里,每一位长者都以自己的方式发挥余热,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美好贡献着力量。
盐都:数据赋能基层治理新场景
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紧盯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积极推动社会救助“一件事”改革,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赋能社会救助,用数据说话、让信息跑路,为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提供了数据支撑,让救助更精准,困难群众更受益,也为数据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开创了新场景。
日前,盐城市盐都区楼王镇民政办的工作人员接到一通求助电话。工作人员迅速响应,立即组织上门走访,了解具体情况。工作人员了解到:这户人家因尿毒症,每周需住院透析,医疗费花销也比较大,还欠了不少外债,年老体弱并患有残疾,儿媳也有精神病,还有个小孩在读小学,仅靠他儿子一个人在外打工,一家人连日常开销都成了问题。
盐城市盐都区楼王镇民政办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后,立即详细记录该户家庭的困难诉求,并上报到盐都区社会救助“一件事”平台。通过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精准研判分析、推送至各部门办理,这户困难家庭可享受民政的低保救助,医保中心的医疗救助,红会的大病救助,教育的义务教育生活补助以及交运的困难群众乘车免费等专项救助。
盐城市盐都区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我们平台把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18个部门、55项救助资源都整合在一起,从救助诉求的申请,到救助事项的研判,到经济状况的核对,还有救助情况的落实、资金的使用、记录的汇总,甚至救助绩效评估都能够“一站通办”,真正做到“应救尽救”。”
盐城市盐都区社会救助“一件事”平台的建立,不仅解决了社会救助工作中的遗漏救助、重复救助等诸多难题,更满足了困难群众对救助服务的多样化和差异化需求。这个平台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各项救助资源紧密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一网通办、一站查询、掌上实时救助、信息实时预警、数据汇聚展示”的全方位服务。自改革实施以来,已有超过800人次的困难群众受益,这一数字社会治理项目也成功入选为第四届全国数字政务数据运营平台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