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论慈善志愿工作

发布日期:2023-09-11 14:53 [ ] 浏览次数:


要建立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相关保险和福利及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老年人监护制度、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扶助老年人慈善支持政策、为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促进各种政策制度衔接,增强政策合力。

——习近平2016年5月27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习近平2019年1月17日在天津考察时的讲话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要认真履行引领、联合、服务、促进的职责,为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创造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习近平2019年7月23日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

 

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慈善组织、红十字会要高效运转,增强透明度,主动接受监督,让每一份爱心善意都及时得到落实。

——习近平2020年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要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

——习近平2021年2月26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加强公益慈善事业规范管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

——习近平2021年8月17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

——习近平2021年8月23日至24日在河北承德考察时的讲话

 

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

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来源:市民政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