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民政杂志

盐城民政2023年第1期(1)

发布日期:2023-02-06 14:37 [ ] 浏览次数:


工作动态

 

迎春慰问暖人心  浓浓关爱显真情

盐城市食品行业协会赴市社会福利院开展迎春捐赠慰问活动

 


最是情暖岁寒时,群众冷暖记心间。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让福利院老人感受到节日温暖,116日下午,盐城市食品行业协会携手部分爱心会员企业到市社会福利院开展迎春捐赠慰问活动,捐赠活动为冬日的福利院带来了温暖和问候。盐城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殷开波、常务副会长张富平、时彬,副会长陈中星、嵇新亮、贾云飞、秘书长夏正岗等部分爱心企业家代表出席本次捐赠活动。

爱心企业代表盐城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小鹰豆制品公司董事长殷开波表示,我们一直高度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弱势老人群体生活状况,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后我们还将持续开展爱老助老活动,带动更多爱心人士投入到助老助学爱心帮困活动中去。协会秘书长夏正岗表示,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星星之火点燃期望。爱老助老送温暖对于老人们来说,绝不仅仅是物质捐赠,更是精神上的慰藉,衷心祝愿老人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安度晚年。本次活动开展顺利,不仅增强了大家对于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的文化归属意识,更增强了协会工作人员与协会会员单位关注民生、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意识。

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王锋对市食品行业协会和会员单位的各位爱心企业家表示感谢,市食品行业协会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组织,通过捐物及爱心慰问等公益形式,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的博爱情怀。期望今后有更多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能够踊跃投身于“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中来,为困难群体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用爱心凝聚人心,用关怀温暖社会,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帮扶、感受到温暖!

此次捐赠活动,盐城市食品行业协会为市社会福利院捐赠了价值近3万元的300箱牛奶、80箱水饺及烧卖、400份面包、1200枚鸡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热情,为福利院的老人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让社会的关爱驻进了老人们的心田。

为了表达对盐城市食品行业协会爱心企业家的感谢,盐城市社会福利院院长陆玲专门向盐城市食品行业协会颁发了捐赠证书。


 

射阳县:让红色地名成为新时代的精神地标

 


要不是来参观了这个红色地名文化广场,我这个老射阳人都不知道咱们射阳有这么多以烈士们的名字命名的地方,市民刘大爷在参观县民政局打造的位于华中工委纪念馆门口的红色地名文化广场时说到。

红色地名承载着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和感人事迹。在射阳这片土地上已有27处红色地名,其中包含16个以烈士命名的镇和村(居)。今年以来,射阳县民政局以开展江苏省区划地名界线领域创新实践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强化红色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着力构建红色地名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严格管理,地名保护更规范。

为规范做好红色地名保护工作,射阳建立“政府主管、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红色地名管理工作机制,民政局、文旅局等13个部门和13个镇区为全县红色地名文化建设成员单位;县委宣传部和县民政局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红色地名保护工作的意见》。县民政局在摸清已有红色地名底数,收集红色地名信息资料,完善红色地名档案的基础上,出台红色地名使用规定,严格地名审批流程。同时坚持引导红色地名用于新道路、桥梁、建筑物的命名,优先选用已消失的红色地名。新坍镇政府专门印发了全镇2022-2030年地名规划,规划启用已消失的红色地名,“唐樵”、“九队”等道路命名均已列入规划;海河、长荡等镇相继“复活”红色地名。

“保护红色地名的工作从未停止过,除保护好特庸镇、贺仁村、曙光居委会这些已广为人知的地名外,我们正着力‘复活’一批已消失的红色地名,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县民政局四级主任科员吴凤海说到。

挖掘溯源,推动研究更深入。

1126日,县民政局举办“红色地名文化研究论坛”,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李悦悦介绍到:“本次论坛会邀请了县内外地名领域专家,考证研究射阳红色地名故事、地名沿革,建立了第一批红色地名录26条。”射阳专门成立红色地名文化研究会,各镇区成立红色地名文化研究分会,自上而下形成红色地名文化信息共享、协同攻关、转化应用机制。县委组织部门将红色地名文化建设列入党校校本课程开发,融入主体班次培训内容。县党史办编写了《射阳红色地名录》,追根溯源,挖掘红色地名历史背景,整理红色地名精彩故事。县民政局举办“红色地名乡贤座谈会”、“红色地名专家论坛会”,考证射阳红色地名故事、地名沿革,分批建立射阳红色地名录。

活用资源,讲解故事更生动。

“巴一恺,这位上过淮海战役火线的老党员曾经带领新潮九队群众战天斗地,使盐碱地变成‘粮棉仓’,创造惊人的‘产粮奇迹’”。1115日,新坍镇红色故事宣讲员代表射阳参加了“盐城市红色地名故事我来讲”活动,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制作精美的课件,为大家讲解了红色地名——新潮九队背后的故事。

射阳线上线下齐发力,运用多种方式讲好红色故事。线上推出许多理论含量丰富、内容新颖的新媒体产品,先后拍摄了《砥定华中》、《胡特庸烈士纪念塔》、《陈发鸿》、《戴曙光》、《英名永记耀鹤乡》等一批红色地名短视频;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 唱响红色镇村”活动,拍摄红色地名村居快闪MV,部分作品在《学习强国》平台上传播;充分利用《射阳民政》微信公众号,开启红色地名寻根之旅。线下全力推进红色地名文化广场(长廊)、红色镇村传承馆建设和红色地名标志牌安装;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投资500多万元实施烈士陵园提档升级工程,着力打造射阳红色名片,一期项目展陈馆以史为纲,以事为轴,展示射阳红色文化发展;县文旅局推出红色地名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1.32万人次;积极参加“盐城市红色地名故事我来讲”活动,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射阳红色地名故事我来讲”大赛。

传承精神,红色教育更入心。

“烈士村,因新四军三师指战员曾在这里痛击日寇,18名勇士长眠于此而得名……”9月,县民政局的志愿者走进全县的中小学,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学生们上了一节节别开生面的红色课堂。

民政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示,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各类红色文化征文比赛,开展“红色基因”小小志愿者活动,参观红色基地等,引导学生们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各相关部门利用红色阵地,组织学生、共青团员、中共党员等群体在纪念碑前举行入队、入团、入党、重温入党誓词等仪式,使党员、团员、少先队员及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把红色精神深入骨髓。

红色地名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射阳通过挖掘并保护这些“红色符号”,更好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熠熠生辉的精神地标


 


来源:市民政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