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指出,儿童工作者要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022年,全市儿童慈善工作始终聚焦困境和留守儿童,关注未成年人,努力构建“爱心呵护体系”,以一体化关爱行动推动儿童福利工作高质量融合发展。
困境儿童保障有力度。建立了覆盖全市、城乡一体化的困境儿童保障制度。每月补助机构孤儿3000元/人,保障水平全省第一;散居孤儿2300元/人,列全省第三。
2018年起,连续5年累计投入1900余万元,为全市困境儿童购买平安健康保险,有效增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抗风险能力。
指导射阳县拓宽困境儿童保障范围,对低保家庭儿童按散居孤儿50%的标准进行补差发放;滨海县对困难单亲家庭儿童按散居孤儿40%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
留守儿童关爱有深度。新建10个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全市累计建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265个。
依托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采用“专业社工+专业服务”模式,面向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开展政策宣传、心理辅导、安全教育、社工小组活动、个案帮扶等项目。
为农村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建立一人一档,100%签订《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落实监护主体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有维度。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市、县两级全部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市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未保工作列入镇(街)年度重点工作、村(居)妇儿工委占村(居)比例、未保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四个指标均达到100%。
盐都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2023年,全市民政系统将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严格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的职责使命,以对未来负责的责任感,全力推动“爱心守护、成长引路、牵手筑梦”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保护更加体系化。发挥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部门优势,积极推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未保网络,改造提升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围绕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等“六大保护”,“六位一体”同向发力,共同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
关爱更加项目化。用心用情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为每名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明确一名“爱心守护人”,建立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每月上门探访交流一小时,动态监测儿童成长状况。
依托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开展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红色宣讲员”“象棋少年班”“小小绘画家”培训竞赛活动。
开展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行动计划,建设260个梦想小屋,提升儿童获得感、幸福感。
新改建11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
开展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基地提升项目。
保障更加精准化。深入调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成长需求,整合各部门的关爱举措,实施好“成长引领、牵手筑梦”项目。
深化“3+4+N”困境儿童精准排查和保障工作法,留守儿童“监护职责履行率”和“委托照护协议签订率”达到双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