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民政杂志

盐城民政2022年第7期(2)

发布日期:2022-08-15 09:12 [ ] 浏览次数:

工作动态

 

                      市民政局、市政法委联合举办“喜迎二十大 民政暖民心 奋发新征程”广场宣传活动

6月25日,市民政局、市政法委联合东台镇新坝社区、东台普天养老举办“喜迎二十大 民政暖民心 奋发新征程”广场宣传活动,向过往市民宣传社会救助政策,提醒老人防范养老服务诈骗,积极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

在展板展架前,民政志愿者和网格员们热情向市民们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知识,普及社会救助政策、民生企业优惠措施。并向老人们发放养老服务诈骗防范宣传资料,讲解诈骗防范的知识,引导老年人辨别养老陷阱,守好钱袋子。

活动还为老人们进行免费的动脉硬化筛查、眼底筛查,为有需要的人群现场申报老年康复工程,开展免费康复服务。

 

滨海县开展“携手护苗·助力成长”儿童福利政策及未保法律法规巡回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提升基层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能力。从6月15日起,滨海县民政局联合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在全县15个(镇、区、街道)开展儿童福利政策及未保法律法规巡回宣讲活动。

         此次宣讲的主要对象为全县18名儿童督导员和300名儿童主任,部分儿童监护人、村干部和监护人代表等,总数1000名。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全县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监护人代表强化监护主体责任意识,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引导村(居)民委员会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做好对监护人的法制宣传、监护督促和指导等工作;引导儿童主任进一步提升业务素质、提高关爱服务技能,及时协助提供针对性关爱服务。切实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落到基层、落到每一名儿童身上。

         通过此次政策宣讲和以案释法,让未成年人政策法规制度在基层得到更好落实,将进一步提升我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建湖县开展社会救助政策科普关爱活动

     为让社会救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713日,建湖县民政局联合建阳镇社工站和县阳光义工之家开展以强国有我显风采·关怀孤老暖民心为主题的社会救助政策科普关爱行动。

活动在建阳镇举行,首先由县民政局、建阳镇社工站工作人员向应邀前来的部分困难家庭和孤寡老人代表详细讲解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内容的社会救助政策。同时,就诸如困难人员如何有针对性地正确选择救助政策”“职能部门如何根据造成困难原因,引导团难群众正确解读相关政策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答疑解惑。随后,阳光义工的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先后对建阳镇的12户家庭进行登门科普和走访慰问,将组织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传递到千家万户。

活动中,主办方还精心编制印发《政策指南手册》和宣传单,面向群众广泛发放,并当面接受咨询。活动当日,累计发放300余份,使得民政政策更接地气、紧跟民心

 

 

                            滨海县民政局开展乡镇地名编制规划“家家到”培训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名管理服务和地名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省民政厅《关于编制乡镇地名规划的指导意见 》的部署要求,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乡镇地名编制规划业务本领,自7月5日起,滨海县民政局由分管领导带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乡镇地名编制规划家家到培训。培训对象各镇(区)分管民政的负责同志、为民服务中心主任(社会事业局局长)、国土所长、水利站长以及各村民生专干,累计开展培训13场320人次。

         培训会上,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从乡镇地名编制规划文本、历史沿革、采词要素、来历、含义等方面进行辅导;社会事务科负责人针对镇、村、相关部门在地名编制规划中应承担的工作进行指导;最后,县民政局分管领导从编制乡镇地名规划的重要性、严谨性、时效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各镇(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编制出本镇(区)地名规划的特色。

 

 


经验交流

 

                                 盐城:锚定“3个三”,立体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盐城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3个三”工作目标,以省市民生实事工程为重要抓手,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立体式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居家养老服务突出“三个优化”。优化居家上门服务。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县域全覆盖,出台《盐城市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十助”50项清单》,推动居家上门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优化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完善居家适老化改造清单,增加10000户独居老人“一键呼叫”安装和建立“三级响应”机制,《新华日报》头版头条“点赞”我市适老化改造“微实事”,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等主流媒体对我市响水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适老化改造工作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优化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照护保险制度的意见(试行)》《盐城市照护保险实施细则》,将居家开展的基本医疗照护费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引导专业化照料护理服务向家庭辐射延伸。在射阳县开展试点,全市已建成600张家庭照护床位。

二、社区养老服务聚焦“三个全面”。全面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全覆盖,今年在全市重点打造10个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业务指导等综合功能的“枢纽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全面布点“长者幸福食堂”。依托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实现“长者幸福食堂”全覆盖。今年重点打造100个示范性“长者幸福食堂”。全面试点“嵌入式”养老服务。按照“建在社区、功能齐备、服务全面”原则,推进小型养老机构“嵌入”社区,在亭湖区东亭湖街道试点城市“嵌入式”养老,在东台市梁垛镇临塔村、安丰镇红安村试点农村智慧养老,《人民日报》进行了宣传报道。同步试点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推行志愿服务,开展互助式养老服务。

三、机构养老服务紧抓“三个提升”。提升硬件水平。全市各地均建成一所医养结合型失能(失智)特困老人集中供养护理院,满足了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2020年至2022年连续3年开展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及农村养老服务双提升工作,目前已改造提升11家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提升服务质效。建成市级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全覆盖。完善质量监管标准体系,深入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质量监测及评估,动态监管养老服务质量,机构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提升安全屏障。在全省率先高标准完成养老机构消防审验专项整改。筑牢疫情防控底线,标准化防控工作法在全省推广。“人防+技防”督查,在全省率先建设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移动联网监测系统,实现全市养老服务机构24小时“可视化”轮转监督和在线调度。

 

 

 

 

 

                            盐城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今年以来,盐城市始终把加强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儿童优先、分类施策的原则,多措并举做好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一是建立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机制。率先建立市、县、镇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在“12345”热线增设未成年人保护专席。全市125个镇(街道)及2396个村(居)全部配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留守儿童监护人与委托照料人100%签订《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系列活动,推动法律宣传、关爱服务、教育表彰、走访慰问等工作落地落实。

二是落实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继续遵循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定期提高困境儿童生活补助标准,严格认定程序,及时核定对象,坚持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目前,盐城市机构孤儿、监护无力和重病重残儿童保障标准均列全省第一位,散居孤儿、监护缺失儿童保障标准位列全省第三。

三是推行适度普惠福利政策机制。持续实施“盐城市困境儿童平安健康保险”项目,每年为每位困境儿童支付保费600元,对意外伤害和疾病零起付线赔付,切实减轻困境儿童家庭经济负担。2021年,为6786名困境儿童购买困境儿童平安健康保险,支付保费407.16万元,理赔589.18万元。

 

 

 

 

 

                                                   

                                  盐城市试点社会救助“容缺审批”机制

针对当前困难群众申报社会救助类服务事项时,存在身体行动不便、跑动次数多、等待时间长等困难和问题,盐城市民政局在滨海县优先试点社会救助“容缺审批”机制。在省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数据未反馈之前,优先采取个人信用承诺容缺审批+村级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审批,全力回应民声民愿,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和群众改革获得感

一、线上线下融合服务

社会救助类服务事项提供线上线下两种申请渠道,线上PC端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滨海旗舰店,手机端依托“我的盐城”APP和“诚信滨海”微信公众号,为申请人提供网上办、掌上办渠道。线下在各镇(区、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设立综合受理窗口,由民政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咨询、受理、收件,窗口人员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事项的申报材料清单、审批流程及需要填报的内容等。

二、优化简化材料流程

线上申请方式将原先办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事项所需的纸质材料全部取消,申请人身份证在线获取,申请过程中的表单信息、材料均通过大数据在线自动填充核验或通过电子材料予以替代;以线上实时电子签名代替线下纸质签字,使整个申报流程电子化。全面优化简化申请、受理、核实、发放补助等环节,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

三、信用先行智能审批

在申请社会救助容缺审批”时,系统自动比对申请人信用信息,对信用良好的群众同意采用该申请方式。线上提交材料后,系统智能秒批先行作出审批决定,而后由民政部门组织民主评议核查材料真实性,发现问题即撤销审批决定。对通过信用承诺审批先行实施补助的困难群众,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核对,核对结果不符合办理标准,民政部门有权立即追回该申请人已享受的各种财政补助,并将其相关信息记入个人信用记录,视情给予相应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建立容错免责机制

建立社会救助工作容错免责机制,激励基层民政干部放下包袱、勇于担当。从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体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社会效果。坚持信息公开和接受监督相促进,以县级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村级公示栏等为载体,严格执行社会救助信息公开流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县、镇(区、街道)、村相关社会救助经办人员近亲属,严格按照《盐城市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备案制度》(盐民助20217)文件要求,履行近亲属备案,由县民政局组织入户调查。

 

 

 


                           盐城市多举措拓展普惠养老服务覆盖面

盐城市扎实做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60岁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两类重点群体兜底保障,同时积极采取4个方面举措,不断扩大普惠养老服务覆盖面。

一是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划出18项基本养老服务保障重点,细化服务项目、服务标准、供给方式和支出责任,将居家购买服务对象从80周岁以上扩面至75周岁以上。

二是搭建养老服务综合平台。成立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举办365天养老博览会,开展康复辅具器具租赁等服务,打造老年人综合服务集散地。

三是建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着力打造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专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养老护理员师资、敬老院院长及管理人员等五支队伍,建成3个省级实训基地,全市7480名养老护理员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市社会福利院被省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摇篮奖”。

       四是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与上海市徐汇区、浦东新区签订《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协作备忘录》,与长三角区域养老促进中心建立常态合作机制,推进区域内养老服务标准互认,促进养老服务市场要素自由流动。

来源:市民政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