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建湖县全面完成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任务
今年以来,县民政局聚焦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积极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民生工程项目,努力为困难老年人提供温馨、便捷、安全的居家养老环境。至十月底,全县今年任务改造210户,实际改造241户,保质保量完成了省市下达的任务目标,截至目前困难老人家庭适老项目已全部通过验收。
研细改造方案,压实工作责任。根据困难老年人不同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县民政局认真制定了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方案,将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群体中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列入重点改造对象,按照平均每户3000元的补助标准,分类按需组织实施。为推进工程实施,县民政局专门建立评估单、施工单、验收单“三单”,加强工作调度,督促各镇(街道、区)及早谋划、有序实施。同时压实层级责任,明确专班推进,确保工程实施按期完成。
精准对接需求,实施“一户一案”。县民政局充分考虑困难老年人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按照“一户一案”、“一人一案”精准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力求通过改造,达到“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的功能配置需求,实现助行、助浴、助厕、感知、照护能力全面提升。
加强全程监管,确保工程质效。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是一项民生福利和养老服务保障基础工程,必须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工程实施工程中,县民政局要求各施工单位强化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改造按标准、按方案、按要求实施,并建立工程监管专班,严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县民政局还专门建立适老化改造信息化平台档案,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逐户实地验收评估。同时建立质量保证机制,明确质量维护期内出现的问题由施工单位承担全部保修责任,确保把实事做实,好事做好。11月初,县民政局专门委托第三方对今年实施的241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进行验收评估,通过率达100%。
盐城射阳:“三边”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高质养老触手可及
“走,咱们到老地方去打打牌”。近日,虹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成为了李爷爷及其朋友们娱乐的好去处。干净明亮的棋牌室、崭新完备的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的图书设施……这些画面构成了虹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景象。
近年来,射阳整合全县养老服务资源,出台《射阳县“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射阳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等文件,健全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以“周边、家边、身边”努力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高质量养老变得触手可及。
“周边”有机构。通过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改造提升农村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等措施实现老人“家门口的养老”。
全县现有公民办养老机构28家,实现15个镇区全覆盖,共有入住老人1455人。作为城市街道“枢纽式”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县社会福利院人民路院区是射阳实施困难家庭失能老人照护和综合养老服务保障重点工程,现住人民路院区的李道红老人原本独居在只有十几平米的老房子里,因双目失明平时生活很是不便。“这里条件很好,护工照顾的也很周到,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除承担特困老人政府托底职能外,还对周边社会老人开放综合服务场所,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四助”服务及精神文化等康乐服务。
县养老中心所在的银康社区是适老型服务复合示范社区,设有医疗康复、护理、颐养、公寓、综合服务五大功能区,构建“乐龄健康生活、社区功能集成、社会能量交换”三大中心,辐射周边多个社区,为附近老人提供高质养老服务。“我们每个月都来免费剪一次头发,还能在这儿唱歌、打牌、练字,上个星期参加了一个‘智慧助老’的活动,我手机用的比老伴灵活多了,下周的健康讲座我一定拉着老伴一起来听。”
离家不离村,是广大农村老人养老的需求。射阳在已建成3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今年又改造提升3家,可辐射周边2个以上乡镇,为农村老人的养老提供更多便利。“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常年在外工作没法时时照顾他们,他们又不愿离家去城里的养老院,现在镇上有了养老服务中心,他们可以在那吃饭、娱乐,还有专业护工照顾,我们子女很省心。”
“家边”有中心。射阳通过建设一批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不断健全镇区、村居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我们几个老姊妹就住在这附近,步行不过十分钟,有时间就约在这里一起跳舞,累了还有按摩椅给我们解乏。”住在新洋农场日间照料中心附近的王阿姨和她的朋友们组建了一支“夕阳红”舞蹈队,全县有很多像王阿姨这样的老人经常约上三五好友到附近的日间照料中心活动,中心的娱乐、保健设施一应俱全,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
助餐点也解决了很多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堂食的老人大多结伴而来,喝茶聊天、活动关节、下棋打牌、等待开饭。对他们来说,食堂的作用,远不止吃饭那么简单。“这里的饭菜干净又便宜,有时候和老伴来打几圈麻将后就在这儿吃饭。”家住县养老中心附近的王大爷和老伴每个月都会来几次长者食堂吃饭,三份菜一碗面,看起来干净爽口。
为缩短农村老人的“养老路程”,射阳已建成276家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每个中心都有活动室、阅览室供老人们强身健体、读书看报。目前全县已建成1家县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家镇(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76家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其中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8家,城乡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68%,形成“县镇并行、覆盖城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
“身边”有设施。近年来,射阳通过实施养老护理员培训计划、困难高龄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开展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为60周岁以上独居老年人安装一键呼叫装置、为部分社会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等举措,为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给予相应的支持。
“多亏了政府安装的这个小按钮,竟隐藏着这么大的作用,也感谢小刘及时赶到我家救我。”八十三岁的独居老人陈奶奶前段时间突然感觉胸口发闷喘不过气,按下“一键呼”后,网格员小刘第一时间赶到她家将她送往医院检查,所幸并无大碍。
为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今年以来,射阳坚持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持证上岗的原则组织各级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共计509人次;依托“民政局慧养直训基地”开展线上教学,邀请知名专家开展各类养老服务知识讲座,现已推出五期课程,点击量达五万次以上。第一期的“专家带您一起学益智操”课程受到广大老人的喜爱,老人们每日自发在家做操。
除此之外,适老化改造、居家上门服务等措施也为老人们的居家养老提供了一份安全、舒心保障。
射阳县民政局举办“红色地名文化研究论坛”红色地名承载着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和感人事迹。在射阳这片土地上已有27处红色地名,其中包含16个以烈士命名的镇和村(居)。
今年以来,射阳县民政局以开展江苏省区划地名界线领域创新实践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强化红色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着力构建红色地名文化建设长效机制。11月26日,该局会同县党史办、县文旅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教育局、县融媒体中心等部门举办“红色地名文化研究论坛”,一批熟悉地方红色故事的乡贤和红色文化宣传员、有关镇村干部,以及对红色地名文化有研究的人员参加了论坛。
论坛首先由县民政局介绍了全县红色地名基本情况和相关部门、镇村保护红色地名文化取得的工作成效。对下步如何用好红色地名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大家进行了热烈研讨。县教育局与会人员表示,红色地名是和历史深度的对话,要将红色故事有形化,加强红色阵地的建设,通过展演、情景剧等活动让红色文化走向舞台、深入人心;县融媒体中心与会人员表示,红色地名是对历史的回忆,融媒体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推出专题专栏宣传报道红色地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与会人员表示,可以通过组织党员、团员、学生、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等群体重温红色线路、瞻仰革命先烈等方式,唤起人们对红色地名文化的保护意识。来自合德镇、特庸镇、四明镇、长荡镇、淮海农场等从事红色地名相关工作的同志和乡贤,对曾经发生过的红色故事进行了追忆,对如何加强红色地名的挖掘、打造、宣传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县民政局表示,将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同合作,共同让红色地名真正成为激励人民群众在新征程中不忘初心、奋发进取的源头活水。一是尽责尽力把每个红色地名打造成红色文化品牌。坚持把红色地名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和实践基地的生动教材,充分运用线上线下资源,着力在强化红色教育基地的实际效果上下功夫,在丰富载体、扩大影响上持续发力,努力把现有的红色资源打造成布展质量高、活动开展好、群众口碑优的红色教育基地。二是用心用情把每个红色地名故事丰富好讲解好。系统整理发掘红色地名故事,认真查阅地名志、镇志、村志,询问熟悉本地历史的老人、乡贤,整合辖区内红色地名,着力探寻辖区内承载党的光辉历史、奋斗历程、革命传统、红色精神的地名和背后的故事,通过制作宣传手册、拍摄红色故事视频、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等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从而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三是乘风乘势把每个红色地名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地名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撬动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对新建的路街巷、桥梁、公共服务设施,要优先选择已消失红色地名的专名来命名,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申报省级、市级红色地名,争取在更高平台宣传射阳红色地名。每个有红色地名的地方,要舍得投入一笔资金、建好一个阵地、形成一个传记、打造一块地标,积极将红色资源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文旅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衔接,成为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经验交流
滨海县“三化同步”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来,盐城市滨海县围绕“提升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水平促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在创新管理中求突破,坚持“三化同步”,在提升农村便民服务、加强社区治理的职能基础上,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便民服务实效化。滨海县以完善“十有”微服务设施为抓手,构建打造功能齐全、服务完备的乡村便民服务综合体,公开便民服务事项8大类42项目录清单,让“干的事”和“办的事”精准对接;明确管护人员和管护职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综合服务中心各类设施有效使用,整体运行正常有序。
该县组织村(社区)干部参加网络直播带货人专题培训,打造27个网红直播示范村账号,搭建村级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让白首乌、大米、草柳编等农特产品和工艺品乘上“互联网+”的快车,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红色矩阵”让家门口的服务再升级。
二是“五社联动”特色化。以坎北街道和八滩镇为试点,在“三社联动”的基础上,滨海县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该县发动社区志愿者,吸纳社会慈善资源参与社区治理,联合该县妇联等部门及社会组织先后在新区社区、老街社区开展“‘未’爱护航 多彩六一”“粽心护童 守爱相伴”“儿童‘五防’自护教育大讲堂”等系列活动。结合社区实际情况,该县“五社联动”覆盖所有村(居),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惠民服务温情化。滨海县22个城市社区及部分村(社区)举办第一届“月来越好”邻里节活动,把形式多样、群众喜爱的义务理发、照料助餐、乡村义诊等系列“服务套餐”送到群众身边,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群众对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八巨镇前案村、农业园区夹堆村、东坎街道沿淮村综合服务中心同步开展村(社区)“壹家人”温情民政“580”第一期“女性宜其家”惠民服务活动,丰富女性同胞的业余文化生活,鼓励广大女性同胞利用一技之长实现创业就业。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该县将“女性宜其家”“老年趣学堂”“儿童欢乐园”“文明新风向”“助困温港湾”等系列惠民服务项目作为标配,在全县面上普遍推广,使得有限的服务阵地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打造党员群众的“生活打卡地”和“幸福加油站”。
响水县让老人老有所养,更有所乐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养老服务更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响水县民政局也基于响水县的实际县情,通过打造“响福养老”服务品牌,加快推进响水县养老事业建设,积极探索“智慧”与“温度”并存的居家养老服务的“响水样板”之路,努力解决居家养老服务难题,让更多响水老人老有所养,也要老有所乐!
有“智慧”的守护,让老年生活更加安心
“老有所养”是民生大计,如何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近年来,响水县不断创新服务机制,通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以及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普惠制实施,积极解决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难题。今年,响水民政又关注到“独居老人居家安全”这一现实问题,于7月为全县400位经济困难空巢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了“一键呼”紧急救助三件套报警设备,让他们在危险来临时,可以第一时间拨出“求救信号”。
老年人居家幸福养老的一大要素,是居家安全。但对很多老人,尤其是高龄的空巢、独居老人来说,他们的居家养老生活,缺乏家人的看护陪伴,更是危险重重,稍有不慎,很容易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如今,有了“一键呼”紧急救助的智慧守护,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会接听到来自老人们的“求救信号”,并及时开展联动救助行动。日常工作中,还会主动拨出关爱电话。如果老人没有及时应答,工作人员会及时联系老人家属、社区村委、助老员等上门了解情况,为老年人居家安全解除后顾之忧,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安心。
如此“智慧”守护的基础,其实来自响水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支撑。响水民政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对全县养老事业的统筹调度,同时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更加智慧的多层次养老服务内容,保障响水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幸福晚年!
有“温度”的陪伴,让老年生活充满快乐
真正幸福的晚年生活,不仅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更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响水民政正是关注到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休闲娱乐生活单一,因此一直致力于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老年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特别是每逢春节、中秋、国庆、重阳、元旦等重大节日来临,响水民政都会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镇乡、村居等,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庆祝活动,开展义诊、义剪等志愿关爱活动,将“爱老”“敬老”“重老”真正落在实处,让老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如今,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各种节庆文娱活动,已经成为了响水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响水县民政局通过组织上海天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为阳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张集社区、六套社区老人开展“庆国庆,迎重阳,居家养老服务进社区”主题系列庆祝活动。除了精彩纷呈的节目表演,还特别在张集社区的活动现场带来了义剪服务,为老人良好精神面貌助力;在陈家港镇的活动现场带来了义诊服务,为老人送来健康与关怀。
精彩不断的节目吸引了许多老年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活动,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可真好,以后一定要多多举办!”免费的理发服务,更是送到了许多老人的心坎上。一位刚理完发的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笑容满面:“这头发剪完之后真是舒服多了,真的太感谢你们到家门口来帮我们免费理发!”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景,也是响水民政为之努力的方向。下一步,响水县将继续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深度融合,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监管到位、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加快实施智慧养老工程建设;全方位提升多元化养老服务水平、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让越来越多的响水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射阳县创新救助管理机制 织密民生保障网底
近年来,在上级民政部门精心指导下,射阳县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围绕“保障、管理、服务”主线,整合救助资源、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救助服务水平,切实兜牢民生保障网底。
一是建立分类管理机制。指导镇(区)详尽排查辖区内困难群众,涵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困难残疾人、困境儿童和困境在校大学生、留守儿童、空巢独居老人、脱贫不稳定和边缘易致贫人口、患大病及受灾家庭以及其他求助、申请或享受过社会救助且生活存在一定困难人员等11类困难群体,根据其家庭困难类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因素,分三类建立跟踪管理台账,对分散特困人员、空巢独居老人及家庭中有失能失智人员的每周走访探视,对定期领取救助补助资金对象、留守儿童、重大支出家庭按月跟踪走访,对其他困难群众按季度走访排查,每户发放、按期填写困难群众走访手册,强化服务管理。
二是织密主动发现网络。构建县、镇(区)、村(居)、网格四级社会救助网络,协调县委政法委将特殊困难群体走访排查纳入网格员职责范围。指导镇(区)分(居)建立包含镇包村干部、村居工作人员、网格员、退休老党员、志愿者广泛参与的“救急难”信息员队伍,分类定期走访困难群众,主动发现上报救助需求,协助落实救助政策。主动对接相关救助部门数据汇入县救助信息管理平台,线上分析研判预警,综合运用基本生活救助、急难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保险救助、节日托底救助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三是强化智慧救助赋能。建成全市领先的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在实现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困境儿童和困境在校大学生救助、“急难对象”医疗救助、尊老金等民政业务全科办理的基础上,汇集教育、工会、应急、医保、残联等部门救助数据,通过信息化管理综合预警,助力智慧救助、精准救助。以审计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主动对接财政、司法、人社等部门,将县级相关部门数据纳入核对数据库,健全申请救助核对和定期复核核对机制,提升救助核对效能和服务管理精准度。
一线传真
滨海县举办村(社区)“壹家人”温情民政“580”系列惠民服务活动,提升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水平赋能乡村振兴
11月8日,滨海县举办村(社区)“壹家人”温情民政“580”系列惠民服务活动,县委常委、副县长在八巨镇前案村主会场宣布惠民服务活动正式启动。仇县长在发言中强调,民政条线的同志们要围绕“提升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水平 促乡村振兴”这个主题,把阵地建设好、把群众服务好,推动温情民政工作走在前、干在先、落在实,将女性宜其家、老年趣学堂、儿童欢乐园、文明新风向、助困温港湾等系列惠民服务项目作为标配,在全县面上普遍推广,让有限的服务阵地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县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要求,全县民政人要坚持系统谋划,主动担当作为,建好用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坚持“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政理念,精准精细开展惠民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启动仪式结束后,第一期“女性宜其家”为民服务活动在八巨镇前案村、农业园区夹堆村、东坎街道沿淮村等3个村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旨在丰富村(社区)女性同胞的业余文化生活,鼓励广大女性同胞利用一技之长实现创业就业。在活动现场,美甲培训和烘焙课堂受到了村(社区)妇女代表们的热烈欢迎,专业美甲师、烘焙师指导大家学习美甲、烘焙技巧,大家边学边做,团结协作,互相交流,气氛轻松愉快。活动结束后,现场还开展了活动满意度测评,向村(社区)妇女代表征求意见、建议。
大丰区民政局持续推进内部审计工作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需要,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需要,是实现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大丰区民政局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健全内审机制促规范
成立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制度上墙,配强机构队伍,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分管,明确内部审计科工作职责、审计室负责人工作职责、内审人员的工作职责等,建立单位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二、开展内部审计防风险
为加强民政系统内部审计监督,强化自我约束,促进民生政策落实和廉政建设,防范民政领域各类风险,先后通过制定计划和内审重点工作,按照审计工作程序对最低生活保障专项资金、三峡移民专项资金开展内部审计,切实织密民政保障“安全网”。
三、强化结果运用促提升
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整改销号,完善相关制度,从源头上遏制“屡审屡犯”现象。同时,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努力让“长板”更长,“短板”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