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滨海县民政局秉持“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方式,创新服务举措,聚力打造“温情民政580”服务品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是聚焦社会救助,织牢兜底保障“安全网”。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巡访关爱活动,在全县范围内,逐庄逐户、逐街逐巷、见人见面排查,重点关注未纳入保障可能存在特殊困难或风险人员的全面摸排,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试行“容缺审批”机制,针对重大疾病等突发性支出3万元以上需要纳入低保、特困的救助对象,在省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数据未反馈之前,采取个人信用承诺+村级民主评议的容缺审批方式先行审批。运用好“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利用已建成的智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二是聚焦养老服务,织牢老年生活“幸福网”。整合14所农村敬老院,分步建设6所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今年重点建设通榆、天场2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通榆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整镇示范建设,推进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扎实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在省定标准基础上,将所有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低收入家庭、失独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75周岁以上失能社会老人都纳入服务,每月服务2次。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线上平台监管、运营商视频回访、聘请第三方机构综合考评、组织局工作人员开展满意度调查等四种方式,强化服务质量监督管理。
三是聚焦未保法规,织牢儿童保护“关爱网”。联合检察院、公安局开展儿童福利政策镇镇到宣讲, 18名镇(区、街道)儿童督导员、300各村居儿童主任、700余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监护人以及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接受儿童福利政策、强制报告制度培训。与县残联、卫健、教育、扶贫开发服务中心等部门数据共享,强化精准识别,主动排查符合条件困境儿童,形成问题清单反馈到相关镇区街道,变被动申报为主动发现,将符合条件的儿童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四是聚焦殡葬改革,织牢丧葬礼俗“文明网”。开展全省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工作,成立滨海县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部署会议,以殡葬领域专项治理为切入口,全面开展我县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工作。针对红白喜事操办过程中存在的铺张浪费等违背文明新风现象,充实红白理事会队伍,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主动深入群众家中,围绕“节俭办事、文明办事、依规办事、廉洁办事”四个方面内容,谈家风话新风,谈政策话规定,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
五是聚焦社会发展,织牢基层治理“一张网”。配合县委组织部开展党群服务中心“加磁行动”,推动“十有”微服务全覆盖,切实做到“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叫好更叫座”的综合性服务。指导各镇(区、街道)推动“三社联动”全覆盖,通过引入社会组织,由社会工作者在各村(社区)开展助老助困、普法宣传、节庆活动、健康讲座等多元服务,拓宽基层治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