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建湖县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
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建湖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从8月下旬起,全面组织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确保低收入人口底数清、信息准,努力为快速预警、精准救助提供详实、真实的依据。
这次低收入人口认定的范围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四类人群。其中,前两类按照已有规定进行认定。低保家庭认定,必须符合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不高于低保家庭1.5倍,且家庭财产状况须符合相关规定;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应不符合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低保边缘家庭条件,家庭人均年收入须低于当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减医疗、教育、残疾康复或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后低于当地年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
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将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上在户籍所在地依申请办理。凡已确认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不再重复认定。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参照低保对象确定的相关规定,按照申请、受理、审核、确认等基本程序进行认定。认定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作用,建立主动发现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实行“掌上办”“指尖办”,最大限度地优化认定程序,方便群众申报。
这次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将按照“五个一批”的方式进行。即,摸底排查一批。由镇(街道、区)组织村居、社区干部和网格负责人走村入户,面对面了解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是否存在问题,以及住房、医疗、孩子上学等方面是否遇到实际困难。凡近年来申请低保未确认的和动态管理退出低保的对象、残疾人家庭或无劳动力、弱劳动力家庭、有重病患者或慢性病人家庭、遇到急难或意外事故的家庭、近年来临时救助家庭等,对符合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条件的,须及时认定、帮助其提出申报;监测发现一批。民政部门将依据相关部门和组织的信息共享、交叉对批,及时汇总更新获得专项救助的低收入人口信息数据,筛查未登记注册的低收入人口,尤其对近年来医疗费个人负担5万元以上的重病患者,进行逐个排查,做到精准发现,及时认定;申请审核一批。将通过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政务服务“一门受理”窗口提出低收入人口申报,还可通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或社区工作站,代为提出申报,并按照要求提供家庭相关信息,困难群众还可通过“我的盐城”APP社会救助模块直接自主申报;基层上报一批。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职责,将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列为村(社区)主要工作内容,主动发现、及时上报困难群众的有关情况;信访化解一批。将通过社会救助热线电话、群众来信来访及媒体报道信息,及时分析、调查、研判出有潜在风险的困难对象,将其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符合条件的帮助其申请社会救助。
在切实做好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的基础上,还将同步做好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这次全范围动态监测,将对已经纳入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或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已享受专项救助的低收入人口,重点监测其相关社会救助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其他方面的生活困难;对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低收入人口,将重点监测其是否符合社会救助条件,如符合救助条件,要立即启动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审核确认、待遇发放等救助工作,确保应救尽救。
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全县城乡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事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民政部门将主动担责,强化宣传发动,强化业务培训,强化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坚决做到精准认定、精准监测,努力把认定、监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进行推进,确保在今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认定、监测任务。
响水县强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来,响水县不断探索有效途径,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努力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进步,在民政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时间探索、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健全社会工作政策与制度保障。合理设置开发各类别、各层次的社会工作岗位,动员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者考试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同时,积极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招聘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工作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蓬勃发展。
二、强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力度。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政治水平、道德水准和专业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必须加强教育培训。该县设置专门社会工作培训基地,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由县助力微梦公益协会承接培训来增加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吸引和培育本土社会工作人才,鼓励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多参与专业社工服务项目,从实践中汲取经验,积累专业知识,提升服务技能。
三、完善岗位设置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该县高度重视,在响水镇成立了“响水县响水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工站组建各类志愿者队伍,除了专业的社工外,吸纳了医学、心理、政策宣传教育、文化宣传等其他专业人士加入,可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专业社工团队管理运营,另一方面实施精细保障措施,加强社工培训,在过程中培育出社区骨干和社区领袖,为实现自主发展打基础。
滨海县扎实推进尊老金申请审批改革
滨海县民政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中,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力争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在尊老金申请审批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减少申请材料,简化审批环节。通过培训指导,解决老年人在民政服务中遇到的智能技术困难,让老年人乐享“数字生活”,让老年人申请尊老金省时省力、“秒批秒办”,
之前,申请尊老金的流程是由老年人本人或代理人携带户口簿和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村(居)委会提交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提交户口簿、身份证、银行卡复印件各2份,2寸近期免冠照片2张,经村委会初审,镇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后,方可发放尊老金,申请审批过程近一个月。
今年3月份,县民政局在走访座谈中发现老年人申请尊老金时要提供的材料较多,手续繁琐,审核审批时间较长,且高龄老人腿脚不灵,去村、镇报送申请材料非常不便。4月份,县民政局在与多方沟通后,联合行政审批局,聘请软件公司设计尊老金线上申请审批系统,并将系统端口接入“我的盐城”手机APP,老年人可自行在手机上申请,也可通过亲属、邻居、村干部等在手机上代为办理,无须提供任何资料,只需输入老人基本信息后,在手机前进行人脸识别核验,符合条件即可立即审批,前后不到2分钟时间便可完成,省时省力,“秒批秒办”。通过前期宣传和指导培训,滨海县6月份已全部实现通过手机APP申请审批尊老金,在全省属首家。
滨海县民政局着力构建的“网上申请、自动审批、即时结果”的尊老金“秒批秒办”新模式,从老年人实际出发,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为民办事理念。收到了群众好评,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让全县老年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