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脱贫攻坚收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考验,全市民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打造“爱心民政”为抓手,着力推进“五大爱心体系”建设,用“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生动实践,拆除了特困群体“心的围墙”,架起了共建共治“爱的桥梁”,让特殊群体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爱心救助体系:以一整套帮扶新政让困难群众富起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织牢基本生活保障网,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推进爱心扶贫扩面提标。全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70元,城乡低保标准和人均补差均列苏北第一,全年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5.97亿元。在全省创新开展“五个一批”兜底扶贫,将符合条件的6018户11522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实施爱心助残计划。全面拓展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范围,为所有盐城户籍一、二等级的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全年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约5.6亿元。开展爱心互助活动。积极推行“党建+爱心驿站”项目,全年共征集困难群众微心愿1000多个,募集物资1000多件近60万元,“爱心驿站”活动两次被学习强国平台点赞。进行民生保险改革。通过“一提一降一分离”改革,赔付率由65%提高到80%以上,每年从保险项目中获益的支出型困难家庭超过2万户,最高赔付对象赔付标准超过50万元。戴源书记在新华日报专访中,充分肯定了我市兜底救助政策在推进城乡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爱心康养体系:以一条龙亲情抚慰让受助老人笑起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回应家庭需要最迫切、社会负担最繁重的养老问题上,盐城民政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大力推进爱心平台建设。不断放大“接轨上海”溢出效应,借鉴上海模式,成立了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和市级养老服务监管平台,链接各县(市、区)养老服务智能平台,实现全市养老服务大数据集成、质量监测、资金监管、安全管理等“一网通”。积极开展爱心上门服务。全市投入9300万元,为全市城乡32.3万困难和高龄老年人提供爱心助餐、爱心助洁、爱心助浴、爱心助医等上门服务,年度服务达357万人次。不断提高爱心护理水平。依托民政部“王亚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全市免费培训了6600余名养老护理员。在省政府举办的第五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中,我市选手获得了全省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筑牢爱心康养安全底线。在全省率先完成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问题整改工作,省厅在盐城召开全省现场推进会,曹路宝市长高度肯定了我市养老院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成效及务实作风、担当精神。
爱心服务体系:以一站式便民举措让办事群众爽起来。民政工作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关系到老百姓的期望和要求。盐城民政专项服务始终坚持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真正给群众带来了便利。打造爱心服务团队。“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1.55亿元,在2385个村(居)明确了一名“民政主任”,升级改造了150个社区服务阵地,基本实现了基层民政工作阵地、资金、人员三落实。推广“爱心婚约”模式。在婚姻登记中推广爱心誓言、爱心表白、爱心见证,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大丰区婚姻登记处被评为全省民政标准化示范单位。启动爱心惠民公墓建设。建成镇级公益性公墓175个,每年免除遗体接运、火化、骨灰盒等基本殡葬服务费近5500万元,惠及5万余人。建设“爱心导航”平台。设立公交求助爱心引导牌,目前,大市区有1000多块求助引导牌,每年引导近百名流浪乞讨人员找到回家的路。
爱心呵护体系:以一体化关爱行动让困境儿童乐起来。爱心呵护,相伴童行。盐城坚持政府主导、家庭尽责、分类保障、社会参与原则,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儿童保护等政策措施,推进“精准滴灌”,呵护儿童健康成长。健全儿童保护机制。全市各地均已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和自然增长机制,实现了散居孤儿、集中供养孤儿保障城乡一体化,标准位居全省第二。建设儿童“关爱之家”。科学布局建设项目,全年共建成关爱之家26个,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农村留守儿童从 7.6万人缩减至4万人。实施爱心结对帮扶。组织市直民政局系统72名党员干部,与郭墅镇阜沙村留守儿童开展牵手共成长活动,共帮扶资金8万余元,帮扶物资4万余元。推广爱心呵护经验。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我市创新探索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运用信息化手段、采取个性化+专业化等方式构建儿童关爱保护网的做法得到省民政厅充分肯定。
爱心志愿体系:以一系列公益机制让社区共建热起来。公益,让城市更有温度!盐城积极探索“社会工作+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慈善公益”融合发展的模式,充分发挥四方在社区建设中的功能优势和作用。种好爱心社工“责任田”。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持证社工数为2863人,占比苏北领先,其中3人获得省最美社工荣誉,1人获得省社工领军人才称号。培育爱心社会组织。指导社区逐步建立各自的“爱心孵化基地”,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治,我市社会组织“五同步三提升”做法被《中国社会组织》杂志专题报道。开展爱心志愿服务。我市 “暖冬行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7万小时,“河小青”环保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巡河护河活动67次,参与人数2223人。市开发区设立“志愿服务储蓄银行”,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星级认定的长效机制。放大爱心慈善效应。推进“大爱盐城·情暖人间”慈善救助项目支出款物总计6500多万。有序组织疫情防控捐赠活动,市慈善总会共募集资金306.7万元,募集物资 175.1万元,支出率100%。市委戴源书记在市慈善总会换届大会上,对近年来全市慈善事业的长足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创新引得活水来,爱心浇开满园花。翻开盐城民政这一年的“民生答卷”,一串串鲜活真实的数据,一件件为民爱民的实事,让更美的民生图景渐次铺开。新的一年,盐城民政将坚决按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要求,继续担起“民政为民”责任,为建设幸福盐城贡献民政智慧、民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