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基层动态

暖心!盐南这个 90后小哥是人见人爱的“眼中宝”

发布日期:2020-02-11 16:07 [ ] 浏览次数:

    他是心系同事安危的“口罩哥”,他是视包保户为家人的“小坚坚”,他还是始终能量满满的“超人奶爸”。他,叫陈坚,盐南高新区黄海街道宝龙社区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一个集多个外号于一身的90后小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战“疫”故事 。 

    他是心系同事安危的“口罩哥”

    “同志们,还有人有多余的口罩吗”“我这边也需要”“一起想想办法,找找购买渠道”……2月3日下午,宝龙社区微信工作群里,看见同事们急求口罩的信息,让行色匆匆的陈坚放缓了脚步。

    2月4日一早,宝龙社区书记陈秀明刚推开办公室的门,便看到了桌上整齐马着的一次性医用口罩。“真是及时雨,同志们‘打仗’的前线装备有了补充。但这个口罩谁送来的?社区居民?爱心企业?”陈秀明仔细数了数,口罩数量总计150个,不算多,但足够同志们撑上一阵,心中的疑虑更甚了:“到底是谁呢?什么信息也不留,至少让我道一声谢谢。”

    这个特殊时期,“行踪不定”,是社区工作人员的日常状态,因而大家的联系基本靠微信群和电话。“大家有看到陌生人进过我办公室吗?”陈秀明在群里寻求线索。半晌,有人私发信息给他,看到陈坚从其办公室出来,疑团终于被揭开。不留姓名的爱心捐赠者,竟然是那个群里发声最少、主动承担重任最多的社区工作人员——陈坚。

    疫情紧张,口罩吃紧,几天前,从不轻易向姐姐开口求助的陈坚,打通了姐姐的电话:“我的同事们都冲在危险的前线,能帮他们找点口罩吗?多少都行。”2月3日晚,历经波折,来自常州的快递终于来到陈坚身边,抱着姐姐千方百计搜集到的口罩,他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第二天,本打算匿名送口罩的陈坚,被同事“抓了现行”,“口罩哥”的称呼也由此而来。

    他是视包保户为家人的“小坚坚”

    “我是男同志,最危险的地方让我去。那里都是我们的家人。”大年初二,陈坚主动“请缨”,电话那头的陈秀明哽咽着回复到:“好。”

    和许许多多的基层工作人员一样,一个口罩就是他的全部防疫装备,一个人就是一堵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墙。从大年初三早上8点开始,陈坚便和同事一起,敲开一个个关上的门,排查有无武汉回盐、途经武汉等人员,排除一个个隐患。排查任务结束后,隔离的重任又随之而来:每日两次同医护人员一起去往隔离户家中量体温、帮他们倒垃圾、买菜和生活必需品……

    “小坚坚,今天帮大姐带点米和油回来吧”“小坚坚,你不用天天跑着送东西呀,我们不着急,安全第一”……随叫随到、生活小管家、贴心的家人,个头不高、不善言辞、走路生风、行动利索,这是汤大姐和其他受陈坚“照顾”的隔离户对其的一致评价。

    怕他们等待,他手机不离手,音量总是开到最大;怕他们饿着,回复一声“好”之后,便小跑着去最近的永辉超市买菜;怕他们不自在,量完体温、带上垃圾便火速离开。他从来没有很多言语,却用实际行动爱着他在意的家人们。

    他是能量满满的“超人奶爸”

    摘口罩、消毒、洗手、洗澡、哄娃……这是陈坚每日照顾完社区的家人,回到自己家中的“固定流程”。尽管满身疲累,但他总还是以最能量满满和温柔的一面留给挚爱的人:

    微笑着从爱人怀中接过孩子、温柔的说声晚安、轻轻关了灯带上门去往小房间。

    “爸爸去哪里啦。”“爸爸是超人,他和很多叔叔阿姨一起,去帮助更多的人啦。”不能陪伴亲人的日子里,这样的对话,成了女儿和爱人间不时重复的对话。陈坚的家庭热闹且幸福,上有父母,下有5岁的女儿和刚出生不久小儿子。白天,父母帮带女儿,爱人照顾儿子,深夜,心疼家人的陈坚,便会开启“超人奶爸”模式:一会喂奶、一会换尿不湿、一会站起来哄他入睡。很多时候喂着奶的他都能打上瞌睡,但孩子一哭又立马清醒。好不容易哄到他进入深度睡眠,外面的天色已开始泛着亮光。简单睡上一会,他又将在辖区内开始新一天的战“疫”…… 


来源:市民政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