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民政动态

心会与爱一起走 以爱照亮回家路——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推进流浪受助人员寻亲返乡工作

发布日期:2020-12-17 14:47 [ ] 浏览次数:

一句句我想家”“啥时候能回家,时刻牵动着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心;一句句谢谢你们为我找到了亲人,让熬红了眼的救助管理人员兴奋不已。这背后不仅有救助管理人员在长年累月走访、调查、咨询、问话后仍未寻亲成功情况下的一再坚持,还有多次采取户籍查询、采集DNA等手段后依旧难以让受助人员归家情况下的越战越勇。

一是成立寻亲小组,利用传统手段为寄养人员寻找亲人。盐城市救助管理站精心挑选一批胆大心细、熟悉地方方言、沟通能力较强的同志成立寻亲小组,在提供基本救助、医疗救治的同时,采取语言诱导、观测辨认、口音辨别、识字涂鸦、流出地核查、实地试送等多种方式方法,为寄养人员寻找亲人。二是加强与外省市协作单位合作,做实做细寻亲工作。近年来,盐城市救助站不断加强与省市外救助站合作,合力救助寻亲、护送流浪乞讨人员返乡。与四川省泸州市救助管理站两地联手、加强合作,千里接力救助寻亲,为在外流浪26年的老人南建平核实了身份信息,帮助他与亲人团聚。与湖北省黄石市救助站两地联手,为在外流浪多年的曹丽霞核准户籍地址,重新送回亲人身边。与上海、马鞍山、洛阳、济宁等多地救助管理站联手合作救助,实现资源共享,帮助流浪乞讨人员返乡。三是公告寻亲信息,依托寻亲平台及时准确发布信息。为了帮助更多的滞留人员寻亲,盐城市救助站将所有滞留人员信息资料录入寻亲平台全国救助寻亲网。重点与今日头条合作,推送近期寻亲信息。通过今日头条寻亲平台,盐城市救助站已为6名滞留人员成功寻亲。四是与公安部门加强合作,借助DNA技术开展寻亲。盐城市救助站主动与公安部门对接,报请公安部门为寄养对象采集DNA数据。通过DNA数据比对,已为3名寄养对象实现了团聚梦。五是不断探索新方法,运用人像识别技术为寄养人员寻亲 201711月初,盐城市救助站与市公安部门合作,对86名长期滞留人员进行人像比对。第一批被核准身份信息的有3人,最长的已经在寄养点救助了6年,最短的也接近3年。第二批又有8人被成功核实身份信息,安全返乡。在人像比对技术寻亲取得成功后,市救助站在全市进行了推广。多次组织人员为县级救助站寄养人员采集人像识别技术数据,送往公安机关比对。据统计,盐城市进行人像比对的总人数为277人,初步比对出相似身份信息的有137人,占总人数的49%;安全护送返乡的为74人,占总人数的27%六是扎实发挥救助管理区域性指导中心的功能作用。统筹推进区域内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指导、协助建湖、滨海等县救助站建立新站,更换设施设备,提升救助管理能力。针对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力量不足、托养人数较少的滨海、建湖县救助站,协调、帮助将7名托养人员移交盐城市站的托养点第四人民医院进行集中托养。强化业务培训和指导。部分县级救助管理站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力量不足,盐城市站三次组织寻亲小组进驻响水县救助站开展业务支持,帮助滞留人员寻亲。共为50多名长期滞留人员核准了身份信息,并安全护送返乡。


来源:市民政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