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民政局党委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紧密结合单位党员队伍实际,着力推行党员教育管理“三三制”工作法,通过抓教育、严管理、重关爱等有力举措,打通党员队伍建设“最后一公里”,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推行“三学制”,注重“参与率”,让党员日常教育“活”起来。强化党员队伍建设,重在日常教育,贵在主动参与。一是以写促学。每周编办一期《民政絮语》内部交流简报,机关办公室围绕党风廉政、行为规范等方面内容安排讨论话题,由各科室、各单位轮流承办并撰写絮论,其他科室和单位参与絮评。通过以写促学的方式,全员发动,全员参与,一改过去“台上讲、台下听”思想教育模式,实现了由“被动听”到“主动学”的转变。今年以来,《民政絮语》已编办21期,初步取得了让纪律规矩、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可喜成效。二是以讲促学。每月20日开办一次民政大讲堂,在集中收听收看《大党课》节目的基础上,轮流安排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登台讲政策法规、讲纪律规矩。通过以讲促学方式,力促党员干部逐步成长为“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的民政精兵。三是以赛促学。结合“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等重要节日以及“510”警示教育等重要教育节点,适时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举办的“百年五四、青春飞扬”朗诵竞赛,通过诗歌、散文、故事等形式,用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充分展现民政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振了党员干部职工精气神。举办的“强党性、守党纪、正党风”党风廉政知识竞赛活动,营造了党员干部职工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参赛党员纷纷表示,一定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责任担当,树好新时代民政人新形象。
二、实行“三亮制”,增强“透明度”,让党员过程管理“严”起来。强化党员队伍建设,重在过程管理,贵在从严要求。一是亮身份,强化党员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铭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增强党员意识;工作期间一律佩戴党员徽章上岗,同时在办公桌上设置桌牌,亮明党员姓名、职务等信息,让党员身上有了压力感,肩头有了使命感,心头增添了责任感。二是亮承诺,强化履职行为。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围绕树形象、作表率、立足本职等方面作出承诺,并在办公区醒目处设置公示牌,亮明服务承诺、工作职责和监督电话,公开承诺是对党员干部职工的无形监督,在方便群众知情知政、开展监督的同时,也随时提醒党员本人时刻谨记自己的岗位职责,尽职履职强化责任意识。三是亮不足,强化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提醒、工作交办、工作通报”日常管理机制,谋求行为规范目标和工作任务目标“双提升”。对党员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谈心谈话予以口头提醒;对经过提醒后仍没有整改到位的,视情下发书面工作交办单或工作通报单,明确努力方向,限期整改到位。今年以来,通过谈心谈话进行工作提醒8人次,下发工作交办单8份、工作通报单10份,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的实效,有力地约束了党员干部职工行为规范,转变了工作作风,提升了工作效能。
三、健全“三融制”,增强“归属感”,让党员内生动力“强”起来。强化党员队伍建设,重在教育管理,贵在激发动力。一是政治生日融于情。在党员政治生日当天,实现生日贺卡、生日短信、重温入党誓词“三必到”,提醒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切实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今年以来,已先后为6位同志举办政治生日庆贺活动,及时提醒党员同志不忘初心使命。二是谈心谈话融于心。实行谈心谈话“四必谈”制度:当党员遇到困难或挫折,思想出现波动时必谈;党员岗位变动时必谈;职工入党时必谈;党员违章违纪或受到处分时必谈。在年初机构改革中,对工作单位变动的10余位同志逐一进行谈心交流,勉励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再创新业绩。三是登门走访融于行。推行阳光关爱“五必访”制度:党员生病住院或遇突然变故时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党员在生活中遇到较大困难时必访;党员有较大思想情绪或意见时必访;“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对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必访,确保党内阳光关爱工作常态化、全覆盖。党员教育管理不只是“铁面无私”,还有“情真意切”,系列关爱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党员干部职工廉洁自律、勤勉尽责和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有力地促进了民政机关作风建设大转变和形象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