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北里下河腹部,有一块3000多公顷的原生态天然湿地,名曰“九龙口”。近年来,建湖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九龙口”地名开发、地名文化挖掘、地名成果转化运用,有力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2018年,该县九龙口文化旅游总产值突破十亿元大关,以“九龙口”命名的大闸蟹、咸鸭蛋等特种水产品销量超过了一万吨。如今,“九龙口”已成为该县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国家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正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仅今年“五一”小长假,九龙口门票销售就突破了15万张。
保护开发并重,彰显九龙口地名特色
建湖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着力彰显九龙口地名特色,一是加强九龙口地名保护。县政府积极向上级民政部门申报,将原蒋营镇、沙庄镇更名为九龙口镇,2015年又对九龙口镇区划进行调整,设立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并于2017年经省政府批准,上升为副处级建置。县区划地名办对新建的学校、商场、宾馆、商住小区及道路、桥梁,凡以“九龙口”命名的,从严审批,建立地名规划审批准入机制,对盗用或践踏九龙口地名的,则依规依法予以打击,较好地维护和提升了九龙口地名形象;二是加强九龙口原生态自然景观保护。九龙口湿地系射阳湖支流,现存3000余公顷的湖溪生长着芦柴和莆草,300多种野生鸟类四季栖息,水面上菱荷密布,水下还有上千种贝类和鱼虾蟹鳖。为保护这些原生态自然资源,建湖县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严禁恶意捕捞和取猎,通过建立河长制和常态化值守,多年来未出现一起破坏生态景观的非法捕捞取猎事件;三是加强九龙口自然景观配套设施开发和建设,近几年陆续建成了双向六车道九龙大道、九龙口游客服务中心、九龙口游客广场、九龙国际大酒店,同时在九条河流的汇集地──九龙墩,兴建了九龙口观光楼,并将原小沙庄民居恢复至民情仿古风貌。
挖掘传承并重,丰富“九龙口”地名内涵
九龙口因九条河流汇聚而得名。为了挖掘九龙口地名文化内涵,让国内外游窗口读懂九龙口,近年来,建湖县先后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地质考古专家、学者前来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品味、有内涵的美丽传说,对九龙口的成因、九龙口的前世今生、九龙口的文化积淀有了较为完整的把握。县政协文史委专门编写了《九龙口的传说》、《九龙口的前世今生》、《美哉,九龙口》、《神奇的九龙墩》等介绍九龙口的专著。这些专著一经问世,便十分抢手,畅销不绝。
九龙口地名已绵延千载,九龙口的神奇传说,由于带有“神”的色彩,曾一度被打入“冷宫”。“文革”浩劫后拨乱反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九龙口”才得以重现“天日”、重获“新生”。建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九龙口历史地名的传承,要求文化教育部门加强九龙口地名研究,组织编写九龙口地名教辅书籍,作为乡土教材,供全县中小学生品读。县文化部门专门请上海著名词作家任洪举、曲作家戚建波为九龙口赋歌,供全县中小学生传唱,《九龙口》之歌经中央电视台播放后,迅速唱响大江南北。
宣传推介并重,提升“九龙口”地名形象
“九龙口”是建湖的“宝典”,更是建湖对外开放的名片。为让“九龙口”地名品牌叫响全国、走向世界,建湖县高度重视“九龙口”品牌宣传推介。一是充分运用国内外媒体进行推介。县宣传部门经常邀请媒体人到九龙口采风,每年在省以上和国外媒体发表的展示九龙口风采的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近百篇,2017年6月,香港凤凰卫视用一个专题介绍九龙口以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今年4月27日,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后播出的30秒钟《大美·中国·探春》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了九龙口旖旎风光,更令世人所瞩目;二是利用好本县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推介。建湖县拥有淮剧、杂技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文化部门把九龙口地名品牌宣传推介融入到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之中,县淮剧团专门编排了以南宋爱国名臣陆秀夫与九龙口的一段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古装淮剧《沧海祭》,整个剧情叠宕起伏,反映了陆秀夫对故乡九龙口的深厚情怀,该剧在省内外演出上百场,产生了良好的九龙口地名品牌宣传效应。县杂技团编排的音乐剧《小桥流水人家》将杂技文化与九龙口情景文化完美结合,既表现了建湖杂技真谛,又展现了九龙口的生态之美和自然之美,该剧不仅搬上了央视,还多次赴港澳交流演出。2017年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连演29场,场场座无虚席;三是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进行推介。近几年,建湖县每年都举办“中国·九龙口”诗赋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泰斗,文化精英齐聚九龙口,一边观光赏景,一边吟诗作对,这些诗作在各类文化期刊发表后,让社会各界人士对九龙口有了深深的感悟,更为推介九龙口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中国·九龙口”杂技节、“九龙口淮剧庙会”、“九龙口国庆之夜”这些活动有的放在了省内,有的搬到了大都市,既宣传了九龙口,更扩大了九龙口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转化运用并重,释放九龙口地名价值
随着九龙口地名品牌美誉度的日渐提升,建湖县一面加大原生态自然景观的保护力度,一面进行多维度涉水景点打造,力求通过文化旅游业发展,带动当地二三产业的扩张。近几年,该县以“原生态、慢生活、深体验”为目标定位,着力打造九龙口湿地花海,九龙口水上芦花旅游专线、九龙口观鸟亭、九龙口观鱼亭,兴建了九龙口水寨、九龙口观光台、九龙口水上漫步浮动桥、九龙口水上儿童乐圈等一批景点,所有景点均依水而立,以水赋韵,让人们通过深体验,领略到九龙口水文化的丰厚底蕴。
九龙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当地二三产业的蓬勃兴起。得益于九龙口丰富的水下“宝藏”,当地群众大力发展自然生态养殖,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一万多亩,大批水产品远销到省内外、国内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水产品运输、加工的有1000余户。该县还加强九龙口水产品品牌创建,九龙口大闸蟹、九龙口咸鸭蛋、九龙口莲藕汁先后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九龙口地名成果的转化运用,为该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杨守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