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跳跃在灾区的幸福音符——射阳县“6.23”抗灾救灾一周年纪实

发布日期:2017-06-22 11:38 [ ] 浏览次数:

  六月热情的阳光,六月湛蓝的天空,六月芬芳的鲜花,都是在为灾区祝福……弹指间,悲恸天地的“6.23”已时过一年,当重新踏上这片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呈现的是灾后重建带来的现代化新农村,感受到的是灾区人苦尽甘来的幸福音符。

  巨灾之后,百废待兴。县委书记戴荣江将目光投向灾后陷入困境的孩子,牵挂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他不顾连日救灾的疲劳,一大早,来到县民政局,和困境学生一起座谈。望着同学们稚嫩的脸庞,戴荣江动情地说:“从灾难中抢救学生,到抚平孩子们创伤的心灵,我们一直和你们在一起。对困境儿童和学生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生活学习费用实现应助尽助。”戴书记的话语情真意切,会场上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开发区桃园村六组陈友钱今年17岁,三级肢体残疾,走路一瘸一拐。不幸的是三年前,父母因病去世。更不幸的是“6.23”风雹灾将他屋顶掀翻,断电断水,眼前一片凄凉的景象,令孤苦伶仃的陈友钱伤心欲绝。幸运的是,政府没有忘记他,把陈友钱纳入政府托底救助,花了3万多元帮他修建三间房屋,门窗新换,浇了地坪,新建厨房、厕所,里外粉刷一新。去年初中毕业的他,被开发区民政办和残联送到盐城市特殊中等专业学校读书。在校读书期间的学习费用全免,现在陈友钱每月领取1200元的孤儿生活补助,直到大学毕业。陈友钱满怀感激地说;“感谢党和政府,让我这个残疾孤儿对今后人生道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据悉,射阳县深入灾区海河镇和开发区共7个村(居),排查出50名困境儿童(困境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两困”托底救助。并根据困境情况不同进行提标,实行动态管理,最大限度给困境儿童及困境大学生提供生活保障。

  “6.23”风雹灾,让那些因灾致病、因病返贫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但该县灾后在全省率先出台的《医疗托底救助实施办法》,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

  说起医疗托底救助,开发区新利一组张金华的丈夫刘俊国深有感慨:“如果不是我县合作医疗报销的药物之外的药物可得到医疗托底救助,妻子只能等死,我实在无力为妻子借钱买药,虽然今年药品降价,一颗吉非替尼片由原来的530元降价到今年235.8元,但我还是买不起。”妻子张金华,53岁,和丈夫一起勤俭持家,前些年日子还算红火。二年前,张金华被查出患上恶性肿瘤,高额的医疗费用让整个家一下子变得拮据,家中积蓄全部花光,欠下18万元债务。现在一个月需要药费7500元,尽管县里把她家三口纳入低保,女儿9岁,享受“两困”补助,可高价的药费给她这个入不敷出的家,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她一度想放弃治疗。做梦没想到,医疗托底救助政策,让她重新看到希望。她的药费除了享有合作医疗保险、政策内的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外,还能享受政策外托底救助,真是喜从天降。张金华言语中满满的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一场突发的“6.23”风雹灾,抛下了苦难,也孕育了希望。

  走进海河镇陡港村三组村民84岁陈德桂奶奶家,新建的36平米2间房子里干净整洁,老人精神抖擞,笑容满面地说:“共产党好啊!如果是过去黑暗的旧社会,哪有我们穷人能翻身。”陈德桂患有糖尿病多年、高血压、脑梗,儿子身患重残,整日瘫痪在床。已住40年的两间土坯房,墙上还有洞,无奈用草帘子挡风遮雨。房屋受了灾,无力建房,成了陈德桂的一块心病。做梦想不到,政府新建二间36平米的新房,去年10月陈德桂搬进了新居,她和儿子每月享受低保金和重残补助749元,过上吃住不愁的幸福日子。站在一旁的陡港村村主任颜学连告诉我,全村像陈德桂一样,有4户D级危房户搬进了新居。

  去年,射阳县大力推进康居工程建设,解决灾区托底户的住房问题。新建灾区晨阳佳苑、海河旭日美丽乡村示范点、新宏康居工程示范点和伍份康居工程示范点。根据每户不同人口数,分别设计了36、53、72平方米三种平房,为受灾群众兑现了遥不可及的安居之梦。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如何让灾区群众温暖过冬,欢乐过节?射阳县提出“春节访贫问苦全覆盖”。为他们过上美好生活增添信心。走村串户,一般暖流在群众心中涌动。

  走进海河镇陡港村三组村民刘训武家中,提起春节慰问的事,哥哥刘训文激动地说:“真是太感谢党和政府了,春节前镇村领导送给弟弟500元慰问金和十斤肉、十斤油,弟弟感动得热泪盈眶。是党的政策帮助,让我聋哑弟弟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去年,58岁的刘训武家中受灾后,三间房屋墙上裂缝5寸宽,弟弟经常指着要倒的房屋伤心欲绝。谁料到,政府为弟弟新建了房屋,弟弟虽然是个聋哑人,但也知道感恩,墙上全都贴上国家领导人的画像。”刘训文指着画像满怀自豪地对我说。

  从围着灶台转到凭借科技闯富路,足不出户的家庭妇女唱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连日来,经济开发区陈洋安置区58岁的家庭妇女顾乃秀成了“新闻人物”。她家的房屋在龙卷风的肆虐中倒塌,曾一度精神压抑。射阳经济开发区为支持受灾群众自主创业,在安置区新街建成了陈洋农民画创业一条街,专门为受灾群众建设网络平台和绘画、草编等场所,成立艺术沙龙、农民画培训中心、农民之家。让顾乃秀尝到了自食其力的甜头。她创作的《人勤家业旺》和《立夏季节市场美》两幅作品,通过政府搭建的网络平台成功对外销售,获利8000元。其中《人勤家业旺》获得全县农民画大展二等奖。

  有了政府“输血式”救助之后而生的信心和决心,就不怕“造血式”重建幸福新家园路上的艰辛。看到了出路的灾区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爆发出走出阴霾,重振信心,建设美好家园的极大热情,竞相实施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华丽转身。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