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民政动态

盐城市救助管理站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发布日期:2014-12-19 14:43 [ ] 浏览次数:

 

 

为及时应对严寒等灾害性气候,切实做好寒冬季节救助管理工作,让流浪乞讨等街头生活无着人员顺利过冬、安全过冬,不出现生存危机,盐城市救助管理站多措并举于12月10日起至明年3月底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一是造浓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冬季救助行动。市救助站在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宣传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流动宣传车、街头宣传广告屏等媒体平台的作用,发动社区、公益慈善组织、志愿者、环卫工人、金融巡查小组、出租车司机等社会力量以及热心群众提供流浪乞讨人员线索。在市区繁华地段两处固定的LED广告屏上公布救助站地址及24小时求助热线,指引流浪人员到救助站求助;与广播电台合作在《交广面对面》和《爱家帮帮团》广播节目中循环播出冬季爱心倡议书。拓展“爱心导航仪”覆盖范围,在市区公交三条纵干道和三条横干道全部设置了求助引导牌,实行公交站台求助引导牌三纵三横全覆盖。在人员密集地段,发放求助引导卡,方便广大人民群众遇到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及时与救助站联系。

二是成立街头救助小组,加强街头巡查力度。入冬后,盐城市救助站成立了三个街头巡查小组,把盐城大市区分成三个区域,寻找流浪乞讨人员。每位工作人员随身携带巡查记录本及录音录像设备,记录巡查情况,定期上报汇总,并将此作为考核每位工作人员冬季救助工作的重要依据。除此以外,针对寒冬恶劣气候,救助站专门成立晚间巡查组,每晚由一名站领导带队,出动救助车,配备防寒保暖衣被、食品,在市区流动巡查救助,对隧道、桥洞、工地、街巷、绿化带等流浪人员可能栖身的场所进行重点巡查,开展主动救助。发现路倒病人、流浪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及智障人员实行保护性救助。对劝说未果,不愿进站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免费发放棉衣、棉被、面包、方便面等物品,并给他们留下求助告知卡,欢迎他们随时向救助站求助。12月16日,街头巡查小组在巡查过程中发现5名被不法分子操控的安徽籍残疾乞讨人员,工作人员为他们穿上了棉衣、棉裤并将他们解救出来带到救助站进一步实施救助,12月17日下午工作人员将5名残疾乞讨人员护送返乡。

三是切实保障寄养人员的生存权益,加大寻亲力度。盐城市救助管理站严格按照国家《救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盐城市救助管理站医疗救助寄养管理方案》所规定的流程和要求,将符合医疗救助寄养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的无主精神病人、智障人员送往市救助站设在第四人民医院的医疗救助寄养点进行医疗救助寄养。寄养点为寄养对象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并定期定时组织有自主活动能力的寄养人员进行康复、健身、文体等活动。为每一位寄养对象从入院到医疗救治、寄养及护送返乡都建立了一整套的台帐资料。目前在寄养点寄养的无主精神病人、智障人员共有94名。今年市救助站继续派遣寻亲小组进驻寄养点,加大寻亲力度。寻亲小组运用网络、报纸等媒介专门对收治的寄养对象进行身份甄别和地址核查,帮助他们回归家园,享受亲情。在寻亲小组的努力下,今年共有20多名寄养人员踏上回乡的列程。

四是狠抓安全管理,努力提高应急救助能力。盐城市救助管理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大力加强安全管理法制宣传教育,聘请专业人员讲解安全知识并实地演练,努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救助能力。一方面强化业务管理,对求助人员从入站、受助、出站等每个环节的安全责任逐一进行落实;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全面落实领导带班制、首接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和跟踪检查制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同时,不断完善救助服务设施,提高救助能力。入冬以来,盐城市救助站配足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和方便面、饼干等食品,严格实行领导带班和值班巡查制度,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和灾害性天气预报,实行24小时值班,开通24小时救助热线电话,确保接到求助电话,大市区范围1小时内到达救助现场,开展救助工作,做到“有求必应、有应必行、有行必果”,确保专项救助行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五是加强跨省联动合作,做实做细救助工作。盐城市救助站不断加强与外省、市救助站交流合作力度,互通信息有无,合力救助、护送流浪乞讨人员返乡。今年冬天,盐城市救助站与山东省平邑县救助站两地联手,千里接力救助,将在外流浪15年的流浪汉林青干送回了亲人的怀抱。11月底跨省将在外流浪5年多,亲人认为已去世的流浪汉欧双辉送回上海。12月初与徐州市救助站联手,将在外流浪多年贵州省的马飞飞、河南省的宋喜君护送返乡与亲人团聚。此外,市救助站还多次公安机关合作救助误入传销组织的青少年。

盐城市救助管理站去年开展的“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得到了民政部的通报表扬,今年将再接再厉,不断增加救助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救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盐城市救助管理站 李凤琴)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