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民政动态

“五保乐园”铸和谐

发布日期:2010-10-26 00:00 [ ] 浏览次数:

 

   9月8日,笔者走进射阳县兴桥镇敬老院的院落,绿草如茵、花木飘香,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院内的老人有的下棋、有的看电视、有的唱歌跳舞。“托党和政府福,托民政干部的福,我们算是掉进福囤了……”正在聊天的92岁吴桂芳老人高兴地告诉笔者,开心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射阳县民政局紧紧围绕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实施五保老人“关爱工程”的工作举措,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拓宽民政工作思路,塑创民政工作特色,把实施“关爱工程”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事来办,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该县17个镇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1373人、分散供养755人,集中供养率65%以上。先后有10家敬老院荣获省、市级文明敬老院,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关爱工程”工作被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五保工作受到省民政厅表彰。

关爱工程撑起爱心乐园

“以前敬老院的规模小,只有几间砖混结构的平房,不像现在这样宽敞明亮,设施齐备。”该县千秋镇中心敬老院副院长朱正江介绍,他从2001年担任副院长至今,亲眼目睹敬老院里老人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已成为当地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五保老人的世外桃源。

射阳县原有的敬老院大都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长期没有得到维护,已破烂不堪,多数闲置,个别入住的老人无人照顾。截止2004年底,该县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不到30%。为满足符合条件的五保老人在敬老院的生活需求,该局乘着省“关爱工程”惠民政策的东风,加大敬老院基础设施投入,先后对全县17个镇敬老院进行了新建(改扩建),其中新建楼房14家,3家建起了老人居住别墅。今年该局积极争取省民政厅的立项支持,确保了兴桥镇等7个中心敬老院“关爱工程”项目,总投资460万元,新增床位100个,7个附属工程项目于今年11月底投入使用。方案确定后,关键在落实。该局成立“关爱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各联系一个镇“关爱工程”建设项目,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实行包干制。分管局长喻超经常带领低保科工作人员深入每个镇敬老院具体指导,无论从选址,设计,还是筹资等方面,都倾注了对五保老人的关心。在工程监理上,乡镇分管领导和民政助理吃住在工地,严把质量关。并对建设项目进度实行旬报告制度,一月一通报制度,保证了敬老院建设的顺利开展。

五年来,该县中心敬老院累计投入资金2100万元,(其中省补953万元,县、镇配套1000多万元),新增床位1763张,经过改造后的敬老院窗明几净、室内电风扇等生活设施齐全,室外鲜花绽放、面貌焕然一新,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真正是“家在花园里,人在自然中”。全县1300多位五保老人彻底告别了基础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的居住环境,进入温暖的大家庭。农村敬老院硬件建设实现了质的提升,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的面貌。“关爱工程”建设项目连续五年通过省民政厅验收,使敬老院成为五保对象颐养天年的乐园。

优质服务打造幸福乐园

“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我们一定要做优服务,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做到一个也不能少,确保全县所有五保老人吃上‘财政饭’。”射阳县民政局局长陈昌奎多次在局务会上强调。

该局严格执行五保供养政策,下发《关于做好农村五保对象审批工作的通知》,明确五保户申报条件,审批程序,每年11月份为该县五保对象集中审批月,平时做到随报随批。各镇(区)由镇民政办牵头,会同财政、农经等部门,组成专门班子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五保对象资料台帐。严格执行“四个不列入”,即法律确定有法定赡养人或抚养、抚养人的不列入;有劳动能力而不愿劳动的人不列入;有违法乱纪等待处理的不列入;有劳动能力而不愿劳动的不列入;当年因灾造成临时困难的不列入,从而确保一个不漏一个不错,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制定了敬老院安全工作制度等18项制度,强化了敬老院长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通过制度管人、管事,使得敬老院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发展之路。该局还加大对分散五保户的管理,各镇(区)民政办每年组织力量,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进行不少于4次走访。鼓励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入院集中供养,除民政工作人员积极动员外,还采取试入院的方法,让那些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先入院体验敬老院生活。千秋镇中心敬老院徐如友老人提起入院时的情景深有感慨地说:“感谢民政干部,一次次上门动员,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入院的,以前在家靠拾荒为生,吃了上顿无下顿,现在每个月15元的生活费,生活一周一食谱,我比我以前的邻居享福多了。”

只有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才能让无依无靠的五保老人生活在幸福之中。这已成为该局班子成员做优服务的一致共识。为此该局一方面大力发展院办经济,老人们通过参加种植业、养殖业等农副业生产,增加敬老院自身“造血”功能,逐步走上以院养院之路。长荡镇中心敬老院院办经济形成了种植——养殖——销售一条龙的模式,兴桥镇中心敬老院养猪初具规模,年出栏生猪150头。这样既锻炼了老人们的身体,又增加了院内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该局通过多次深入调研,从2007年7月1日起执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按上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确定,集中供养为50%,分散供养为40%。此举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受到省民政厅领导的肯定。让众多老弱病残、无亲无顾的五保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享受到和谐社会的一片真情。

漫天晚霞映红夕阳乐园

宽敞明亮的居住场所,周到细致的贴心服务,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居住在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们,正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逐步成为他们当前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切实解决五保对象医疗难问题,全县五保老人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定期安排有关部门联合对五保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实现了“病有所医、有病能医”。数百名拄着拐杖,躺在车上进院的五保老人恢复了健康。兴桥镇中心敬老院的91岁祁学珍老人,在2007年以前一直是一人独住在家,一次县民政局领导下乡督查时,发现他躺在床上,鼻腔、嘴里都在流血,立即将她送到镇卫生院抢救,病好后,经过民政干部的耐心说服,让她先住进敬老院,等她想回家再送她回去,出乎人意料之外,生活一段时间后,祁学珍老人逢人便说:“还是敬老院好啊,吃住不愁,生病还有人照料,不然,她早就不在人世了。”

为丰富五保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该县各个敬老院开展了劳动竞赛、棋类比赛、戏曲比赛、卫生比赛等活动。盘湾镇中心敬老院推选出有特长的供养对象编成调解、生活、后勤、文卫4个小组,各小组工作的正常开展,不仅减轻了管理人员的负担,全院还形成相互关心、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文卫小组每周二、五下午举行唱红歌、做体操、跳健身舞及象棋、扑克、乒乓球等文体健身娱乐活动,多次参加镇里的重大节日活动。今年3月6日,由省、市、县妇联领导和县镇相关领导人参加的“和谐南沃亲子运动会”,观看了由盘湾镇中心敬老院表演的舞姿优美、激情奔放的秧歌舞,对他们的演技赞不绝口。老人们不仅增强了体质还陶冶了情操。由于知名度的提高,社会各界关心敬老院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捐款,有的赠送电视机、音响等,让老人们真正玩得开心,活得快乐。

夕阳无限好,党恩比海深。五年来,射阳县通过实施五保户“关爱工程”,鹤乡大地上处处荡漾着浓郁的爱民情意;古老的射阳河,引唱着昂扬的爱民壮歌。射阳县五保供养事业蓬勃发展,老年人自信、热情的笑脸在每一所敬老院内随处可见,一幅幅老年人怡然自乐的生动画卷,将一个欢乐、活力、文明、和谐的魅力新射阳充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射阳县民政局   尤为虎  李建霞)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