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有关文件精神,盐城市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底开展。全市2185个村全部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任务,其中一次选举成功的村2169个,一次成功率99.3%,选民登记率99.2%,参选率93.2%。本届换届选举工作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超前开展调研,夯实选举基础。为了做好全市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07年5月份各级民政部门组织专门人员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开展了全面的调查摸底,研究分析本届选举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村级财务匮乏,选举经费(误工补贴)难以落实,由于许多村负债较大,选举经费难以落实,可能会影响参选率;地域观念和家族宗族势力影响选举,尤其是少数合并村由于经济基础差距较大,存有合村不合心的现象,可能会出现只选“本村”候选人,排挤“外村”人选的现象;复垦、拆迁和土地征用等问题引起的矛盾可能影响选举;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影响参选率,全市农村共有劳务输出人员28万人,有的乡镇外出打工人员占选民总数的30%以上,给选举组织增加了难度。针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相应地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市委、市政府专门发文,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省文件规定落实选举经费。二是对家族宗族势力影响较大的重点村、难点村,逐村排查,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选举导向。三是对复垦、拆迁和土地征用等矛盾较大的村,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回头看”,该纠正的坚决纠正,存在误解的要解释清楚。四是对外出打工等流动人员采取发一封信函,打一个电话等办法,确保选举不留“死角”,为顺利开展选举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是紧紧围绕大局,统筹谋划选举。本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正逢市、县、乡、村四级同步换届,工作千头万绪,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选举工作,在选举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统筹谋划选举,做到相互促进,互相提高。一是将村委会换届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在本次换届选举中,将能否带领村民开展新农村建设作为选人导向,在竞选演说中重点突出新农村建设的施政内容,引导群众选出发展能力强、基本素质高的村“两委”人选。二是村委会换届选举与建立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制度有机结合。党的十七大提出要 “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而“四个民主”的核心是民主选举,通过规范有效的民主选举,促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三是村委会换届选举与村务公开有机结合。在换届选举中,各地都对上届村委会的财务进行换届审计,对三年来的村务集中公开,特别是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支农资金的发放、公益事业建设等,采取由村民点题、村干部解答等形式,“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为换届选举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四是村委会换届选举与县、乡人大、政府换届有机结合。我们利用市、县、乡、村四级换届同步的契机,克服不利因素,变被动为主动,在宣传发动、组织领导以及选举的人、财、物等方面,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既提高了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又节约了选举成本。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村委会换届选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为切实搞好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一是成立了市、县、镇三级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督查全市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明确了成员单位的职责,各村推选产生了村民选举委员会,层层建立组织,明确责任。二是精心制订方案,明确了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等。明确要求把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勤劳守法,热心为民,带头创业致富和带民创业致富本领强的“双强”型能人选进村委会班子。三是层层动员部署,市、县、镇分别召开了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部署落实换届选举工作,出席对象一般包括党委、人大、政府及组织、民政、农经等部门的负责同志,规模大,层次高。有些地方还开展村委会换届选举电视讲话,真正做到选举政策进村到户、入心入脑。四是开展业务培训。为了切实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市、县、镇三级联动,分别举办了选举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重点学习3个法律法规,坚持3个原则,把握6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