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布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微幸福,撬动大民生,努力以民政工作的“辛苦指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一是解决好困有所助问题。将因灾、因病、临时遇困等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以及低保边缘户纳入保障体系,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针对低保对象、困境儿童、残疾人等不同困难群体,分类帮扶、精准救助,打造救助、扶幼、助残为一体的社会福利体系,确保其同步迈入高水平全面小康。
二是解决好老有所享问题。2022年计划年度总投入2.78亿元,重抓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60周岁以上失能失智老人集中供养全覆盖、6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家庭一键呼叫系统全覆盖、75周岁以上老人居家上门服务全覆盖。在实现“四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建成市级智慧养老服务监管智能云平台,建立养老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实现质量监测和安全监管全覆盖。
三是解决好弱有所扶问题。孤儿生活保障标准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标准增速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幅度。到 2022 年底,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到 90%。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儿童保障由兜底性、基础性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取得重要进展。
四是解决好逝有所安问题。在10个城市公益性公墓基本具备销售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墓基础设施,提升建设质量、拓展服务功能,推动公益性公墓高效利用。研究制定公益性公墓价格形成机制,扎实开展建设经营专项督查,持续加强服务监督管理,真正把城市公益性公墓打造成民心工程、生态工程和精品工程,让群众逝有所安、故有所尊。
五是解决好域有所治问题。优化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按照城市社区3000户左右、农村社区1500户左右标准,合理确定管辖范围和规模。全面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广大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促进各负其责、互为补充、同频共振,着力激发社区活力。